MIT微型跳跃机器人:小身躯,能量大

Posted on September 22, 2025 at 10:40 PM

MIT微型跳跃机器人:小身躯,能量大

想象一台比拇指还小、比回形针还轻的机器人,却能跳跃过自身高度四倍的障碍物。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但这就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(MIT)实验室的真实成果。


创新背后的团队

这款灵巧小机器人由研究生Nemo Hsiao和香港城市大学的Chirarattananon教授联合研发。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能够模仿小动物动作的机器人——既能跳跃、穿越复杂地形,又能承载比自身重量更大的负载,同时能耗极低。


机器人如何工作

这台微型机器人核心在于其弹簧驱动的腿部结构,使其能够跃起。四个仿翅翼模块在跳跃过程中提供稳定性,确保精准落地。

简单来说,它是草hopper与无人机的混合体——小巧、灵活、高效。不同于需要大量电力保持悬空的无人机,这台机器人靠“弹跳”移动,每一次跳跃都能回收能量,延长续航。


实际应用价值

这不仅是一个工程小把戏。它的小巧、敏捷和高能效,使其在搜救行动、环境监测和灾害应对中极具潜力。想象一群这样的机器人在地震废墟中跳跃,勘测地形、寻找幸存者;或者携带微型传感器,进入人类或大型机器无法到达的区域。

它的应用前景不仅局限于地球,轻量化设计和跳跃机制也可能为其他星球的探测机器人提供借鉴——在能源有限、地形复杂的环境中尤其关键。


未来展望

MIT的微型跳跃机器人属于仿生机器人的前沿探索——工程师借鉴自然界的策略,打造高效、适应性强、能应对复杂环境的机器。随着技术发展,我们有望看到机器人不仅模仿动物,还能在各种环境中辅助人类完成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任务。


术语小贴士

  • 仿生机器人:借鉴动物或自然系统设计的机器人。
  • 负载(Payload):机器人可携带的重量,例如传感器或工具。
  • 仿翅翼模块:模仿昆虫翅膀运动的模块,帮助提供升力和姿态控制。
  • 能效(Energy Efficiency):用更少的能量完成更多任务,提高续航能力。
  • 自主性(Autonomy):机器人无需持续人工控制即可执行任务的能力。

微小的身躯,却蕴含巨大潜力,这款跳跃机器人证明了最微小的创新,也能带来最深远的影响。从灾区到星球探索,未来的机器人世界,或许正随着它们的一次次跃动而展开。


Source - Hopping gives this tiny robot a leg up